今天玉天玑为你带来的是一篇关于和田玉的文章,文章标题是【和田玉百科】和田玉籽料鉴别 怎样鉴定和田玉籽料好坏。众所周知,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接下来,玉天玑将根据科学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您解读,仅供您参考。
和田玉籽料的价值是不错的,市面上优质的和田玉籽料深受大家追捧。但是也有不少商家利用了这一点制造假的和田玉籽料,不少人选购的时候分不清哪一些是真的和田玉籽料。其实鉴别和田玉籽料的真假不是很难,我们从这三方面去着手就可以。
一、形状
要了解和田籽料的形状特点,首先要了解和田籽料的产状成因。
昆仑山脉的原生玉矿经过千万年的自然风化剥离、分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于峡谷之中,然后再经过雨水、山洪的冲刷、搬运滚落入河中。
之后在河流中再经过千百万年的翻滚、碰撞和磨擦,玉石的棱角被慢慢磨圆。
这时玉石中硬度偏软和含有杂质的地方也被逐渐磨去,最后剩下的就是品质最为优秀的精华部分——和田玉籽料。
因此,天然和田籽料都呈现自然圆润的形状,整体看去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这是历经千百万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选矿所致,因此毫无做作的违和感。
而假籽料的形状是通过人工后天干预而成,一般采用滚筒修型和机磨修形,但是无论哪种修形方法,都不会有真籽料那种自然流畅的感觉。
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假籽料要么是修型过度,过于圆润,完全没有一点天然气息;要么是修型不足,个别位置会留下细微的人工修饰痕迹。
二、皮色
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和田玉籽料由于长年在河水中磨擦和浸泡,受到水体或自然环境中其他矿物质的影响,往往在玉石表面的原生玉色中带有其他次生颜色,因此被称为皮色籽料。
皮色籽料表面的次生皮色,一般常见的有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同时还有秋梨、洒金、枣红、虎皮、黑等等颜色。
琢玉匠人往往利用和田籽料的天然皮色可以制作俏色巧雕玉器,自然成趣,弥足珍贵,这也是和田玉籽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而籽料造假者则采用各种化工颜料浸、泡甚至高温反复喷烤的手段来制作假皮色。
但无论多么逼真的假皮色,终究无法摆脱扭捏做态的人工模仿特征,假皮色在玉石上的过渡非常不自然,往往给人一种生硬且不和谐的感觉。同时,假皮色本身的光泽也相对暗淡,没有籽料真皮真色、皮色一体的光泽。
而且,天然籽料表面往往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绺裂,而绺裂处的天然色沁一般表现为内重外轻,这是天然籽料长时间在水环境中受沁的结果,通常还会在绺裂处形成“水草纹”;而假籽料的绺裂处沁色恰恰相反,一般呈现外重内轻的特点,甚至往往将绺裂处皮色弄得糊涂一片,故意掩盖人工染色的效果,却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三、毛孔
天然籽料在生成过程中,要在自然环境中经历千百万年的流水冲刷与翻滚碰撞,因此在表面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天然磨擦痕迹,这种痕迹非常像皮肤上的毛孔,因此也成为和田籽料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而造假籽料则采用滚筒、喷砂甚至机器凿捣的方法来制作假毛孔,和真籽料相比,假籽料的毛孔呈现非常不自然的状态。
假籽料毛孔一般要么过于均匀,要么过于凌乱,这同天然籽料毛孔自然分布的状态有明显区别,只要认真的观察和比较,两者的分别还是十分明显的。
在全世界所有的宝玉石品种中,和田玉的韧性是最高的,这是由于和田玉的矿物晶体分布有如毛毯一样编织而成,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正是由于和田玉的这种细腻坚韧的原料特点,使其具备了极为完美的可塑性,甚至非常繁缛细致的雕刻技法都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正如明代玉雕大师陆子冈那巧夺天工的治玉技艺被古人赞叹道:"玲珑奇巧,花如毫发",这种既“坚”又“韧”的原料优点,在其他矿物原料中并不多见。
因此,要正确地理解和田玉的特征,就要深入地了解和田玉的品质,这也是每个热爱玉石收藏朋友的必修课,要养成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的好习惯。
本篇关于和田玉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玉天玑网站里还有更多有关玉石的文章,欢迎阅读。玉天玑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