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郡:春秋齐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在此置琅琊县,并以之为琅琊郡治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汉治东武(今诸城)。东汉琅琊国改治开阳(今临沂北)。北魏治即丘(今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琅琊国起,琅琊台及秦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河南郡:汉高帝时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云(Yún 云)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妘姓,为黄帝的子孙颛顼的后代,以祖号为氏。据《路史》载,颛顼后裔有祝融,是云姓的始祖。祝融在帝喾时为火正,就是管理用火的官员,被后世尊为神。祝融之后受封于郓罗地,号为妘子,其后遂为妘氏。妘氏之后分别支庶,省去女旁而为云姓,形成云氏。(古云姓与云姓不同。云姓出自缙云氏之后今合而为云)。2、亦出自妘姓,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以封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封于郧国(今湖北省安陆县,一就在湖北省郧县),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简去邑旁成为云氏。3、出自缙云氏,为黄帝时夏官之后,以官名为氏。据《姓苑》“缙云氏之后。”又据《姓氏考略》上所载,云姓始祖缙云氏,据考证则是比祝融更早的黄帝时之人,也是以官为氏。缙云,是黄帝时的一种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当时掌管夏令事宜的缙云氏,究竟是什么人尚未知其详,但是他的后代却纷纷以缙云两个字为自己家族的姓氏,传到后来,再省缙字简为云姓,称为云氏。使得中国在5000年来,一直都有这个姓氏。4、出自少数民族改姓,① 代北有复姓宥连氏、悉云氏,后简改为云氏。,② 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时鲜卑族有复姓是云氏、牒云氏均改姓云,子孙亦称云氏。
得姓始祖
祝融。颛顼是中华民族始福黄帝的孙子,曾经君临天下78年之久,他的子孙繁衍甚广,是中国民族最主要的组成份子,其中有一支他的子孙最初是以妘为姓,而云姓则是再从妘姓所分出,可见得云姓根本就是颛顼的后代。 云姓既然出自颛顼之后的妘姓,那么又怎么会跟“火”扯上关系的呢?这只要翻看《说文》上面有关妘姓的姓源记载,就不难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了。据《说文》说:“妘姓,祝融之后。”“祝融”,人人都知道就是“火”的代词。云姓的姓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又拥有这样一位功在民族的杰出始祖“祝融”,岂不是姓云的人所最足引以自豪自傲。故云氏后人奉祝融为云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云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如前一百大姓。云姓起源于妘姓,后来又去“女”为“云”姓。发展与演变:春秋时有诸侯国□国,又称郧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共分出四个姓,“云”,“郧”,“芸”和“员”。另一支云姓起源于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当时,有鲜卑族代北牒云氏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定居洛阳,后代改姓“云”姓。有关云姓的来源,跟人类所赖以结束野蛮生活的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路史》载:“颛顼后妘姓之分有云氏。” 至于《姓氏考略》上所指的那位云姓始祖缙云氏,据考证则是比祝融更早的黄帝时之人,也是以官为氏。缙云,是黄帝时的一种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当时掌管夏令事宜的缙云氏,究竟是什么人尚未知其详,但是他的后代却纷纷以缙云两个字为自己家族的姓氏,传到后来,再省略为一个云字,使得中国在5000年来,一直都有这个姓氏。云姓后来迁往琅琊郡,并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望族。据《姓氏考略》记载:“缙云氏之后,望出琅琊(秦始皇置郡。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河南(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