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墓地风水的惊人秘密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这里,既提到中羡门、外羡门,想必肯定有内羡门。
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于墓道之长也就可想而知,若说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难怪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地宫的洞室就在现在人造封土以南直达骑山中心主峰——望峰之下。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
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碣石,南达会稽,在琅琊、芝罘一带留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讯,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了。(算命网 www.yutianji.com)
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赵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只能是东西朝向。
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其实,让人不解的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917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东西向。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秦人葬式的这一特点,越是早期越为明显。
是什么原因让秦人采取这东向的葬式呢?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东西悬隔,路途遥远,其间又强敌林立,“叶落归根”的希望非常渺茫,因而采用朝向东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
相反,坚持秦人起源于西方的学者认为,秦人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显他们来自中国西部。但如果头西足东的葬式表示秦人来自西方的话,那么华夏诸族流行的北首而葬之俗,是否说明他们来自北方呢?
现代文化学与民俗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秦人流行的西首而葬之俗和他们曾流行过的“屈肢葬”一样,与甘肃地区的古代文化或某种原始宗教信仰有关。比如“白马藏人”对本民族盛行的西首葬的解释是,日落归西,人亦随太阳走。也许,秦人对他们的葬式,也有本民族特有的解释。一切都不得而知。
解密秦始皇陵墓风水秘密(2)
早些年在西安考察秦始皇陵墓的所见所闻,觉得秦始皇陵之谜主要涉及到皇权尊贵和主人生前死后雄霸万世的妄想。史料上秦始皇生前的穷奢豪华,建造了覆压三百里的阿房宫等大型宫殿,死后他的陵墓当然会建成一个庞大的工程。因此建造如此巨大的封土是为了显示他始皇帝的尊贵。
从目前秦兵马俑坑、秦铜车马坑、秦石铠甲坑等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发现与发掘来看,都是秦始皇雄霸天下的展示。自然这一切附属物都如同众星拱月一样陪护着秦始皇陵墓。可以断定秦始皇陵地下宫殿,将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心驰神往的伟大奇迹。
在雄伟壮丽的九嵕山山脚下,是云雾缥缈之中莽莽苍苍的八百里秦川,古城咸阳就安卧在这秦川的腹地。此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孕育了周、秦、汉、隋、唐等12 个王朝千余载的帝国,是名副其实的“龙脉”之乡。有专家认为,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府库。水域则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茫茫八百里秦川有一条渭河从南穿行而过,更加丰富了咸阳的龙脉气象。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咸阳因渭水而丰。
传说有一年立春,秦王嬴政要在渭水河畔春祭。当大家浩浩荡荡地赶到祭祀地点时,发现渭河之水流动的声音异常,而水面却与平时无异,非常奇怪。当春祭大典开始后,渭水河上突然浓雾重重,久久不散,正在大家惊诧之时,只见渭水河突然波涛翻滚,河水掀起巨浪拍向岸边。众人急忙护驾,突然一条苍龙从河中一跃腾出水面,溅起漫天水花。秦王岿然不动,冷静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那条苍龙在空中盘旋三圈后,飞到秦王面前,向秦王连点三次头,而后一跃潜入水中,渭河一切又恢复平静。从此以后,渭水就被秦王称为“圣水”。
受到渭水的滋养后,成就大业的秦王便也以“水德”自居。根据五行的理念,周朝属“火德”,代周而兴的秦自然属“水德”。水德旺于十月,所以秦立法中便以十月岁首;水对应五行中的黑色,秦便尚黑,衣服旌旗都用黑色;水的成数为六,秦的符信、法冠等长、高六寸,车宽六尺,驾车用六马,以六尺为一步。大秦一朝,处处可见“水德”之印痕。秦始皇如此钟情于“水德”,除感天命、蒙恩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拥有众水之丰的咸阳对他一生霸业的孕养。
依山傍水不仅是风水的选择标准,在军事上意义也非常重大。秦国从独立为一方诸侯开始,屡次迁都,都和风水有关。比如最初秦国以秦宁(今陕西华县峪乡一带)为政治中心,就是看中秦宁东有凤凰岭作屏护,北有渭水,西南有沙渠水环绕。
接着,秦国又迁都到雍城,也因其东临横水,西依灵山,南临汗河,北靠君坡山,在军事上,南控汉中和四川通道,西扼河西走廊门户。后来,秦国又迁到栎阳,北却戎狄,东通三晋。每一次迁都都在军事上占据最佳的优势,从而扩大了版图。到了秦始皇时,将都城定位咸阳,仍然依山傍水,进退自如,终成大业。可见,地理位置和环境对王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这位在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在死后留下的陵墓依然扑朔迷离,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重要、最难破解的谜团之一。
在陵墓56.25平方公里的中心区,考古人员勘测地下有保存完好的建筑遗址,布局为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有内、外两城,封土的位置位于在内城的南半部,封土地基近似方形,内城的南半部大都为陵墓的封土占据,封土南北长515米,东西长485米,占地面积249775平方米。因此建造如此巨大的封土是为了显示他始皇帝的尊贵。
据说,秦始皇陵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 30 米。地宫的周围有近似方形的地下城垣。 地宫是秦始皇陵墓建筑最核心的部分,是放置秦始皇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两千多年来,由于一直深藏地下,后人对这个神秘的地宫一直缺乏直观的认识了解,构成了先秦文化中最大的谜团之一。
据说,当年秦始皇陵修成之后,为防止泄露机密,所有了解地宫修建情况的工匠都被埋入了地下,历经两千多年,许多不解的谜团回荡在人们的脑际:关于地宫内的情况,现在的人们只有通过司马迁在《史记 · 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对地宫的辉煌展开想象的翅膀:“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向我们展示了地宫富丽堂皇的情景,地下有穿三泉而建的地宫,穷奢豪华的陪葬品,有以水银来表现的百川江河大海,有防止盗墓人的机关弩矢,玄宫顶部装饰天文星宿之象,地上模拟有统一后的中国疆域图,还有用鲸鱼油做成的长明灯,照亮了整个地宫,经久不熄.....
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
根据考古调查资料标明:秦始皇陵地宫上穴近似方形。距现地表 2.7-4 米深处发现了地下宫墙。宫墙东西宽 392 米,南北长 460 米,总面积约为 18 万平方米。这样大的墓穴,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宫墙高和宽约为 4 米,用未经焙烧的砖坯砌成。宫墙的四面有门,东边发现 5 个,其余三连各有 1 个。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 30 米。放置棺椁的地方叫做玄宫,地宫的核心,无疑是位于四面环绕宫墙的中心部位。
秦始皇陵风水格局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这首诗是李白描述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秦始皇在13岁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营建工程就开始了。至死也未完成。陵寝的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持续的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也许促成了秦朝的急速灭亡。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古代的城市布局、建筑选址,尤其是帝王陵寝的修建,必须严格按照风水布局建造。而中国历史第一座帝王陵,秦始皇陵在修建之初就严格讲求风水以保万世基业,然而秦王朝却存在了短短了数十年,这引起人们对秦始皇陵风水的质疑。
秦始皇的陵墓,孤零零的最大的一个土堆的金字塔在关中大地上,气势非常雄伟,头枕骊山、脚蹬渭,南面是秦岭右边是北山。它在关中平原是东西向,浩浩荡荡的前面的兵马俑和它都是朝着东边,与他当年征服六国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和其祖先的陵墓方向也是一致的,他所有历代的祖先的陵墓也都朝东的,看不出太大的破绽,为什么他一下葬以后秦朝就完蛋了呢?是天意如此还是蓄意人为?当时秦始皇的暴政激起许多人的不满,且被兼并的六国之中必有欲复国之人。
堪舆家认为,秦始皇陵风水格局其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是设计陵墓的风水师布的局。
从风水的角度应该是北高南低,而秦始皇陵是头枕骊山,那么骊山是在秦皇陵的南面,骊山的再南面是山西庞大的秦岭,秦王陵南边的这种庞大的山系形成了一种很强的一种阳性物质的气场,因为风水是分阴阳的,高的为阴低的为阳,水为阴山为阳,这不是一高一低嘛;
而秦皇陵的风水是脚蹬渭水,渭水是在秦皇陵的北侧,这样就形成了坎离两卦的阴阳不平衡,而这种阴阳不平衡它也就刚好暗示了秦始皇下葬之后很快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能获得帝王信任的风水师想必水平也不低,他选了一个这样的风水环境,一定是有用意的。那么他的理由只能是一个,这个风水师与秦王朝有刻骨的仇恨,深仇大恨。
也许是这个风水师是被他灭掉的六国中间某一个贵族之后,然后隐姓埋名然后潜伏到了秦始皇的身边。秦始皇陵谁设计的,陵地是谁选的,始终查不到。那么只能去这样解释,但是风水师的这种方法还真的就很灵验,因为一种极为恶劣的风水环境,确实会很快的带给人一种负面的风水现象。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发布了《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
最凶恶的风水信息就是南面的骊山和北面的渭水,南面是离卦,北面是坎卦,南面离卦有丙午丁三个风水信息单元,北面的坎卦有壬子癸三个风水信息单元,而在这坎离两卦里面代表时间的只有南方的午就是马,代表马年,北面的子代表鼠年,在这样的风水环境里面,如果属鼠或者属马的人来即位,他就会在子年、午年灭掉,那么刚好秦始皇的第二个儿子胡亥属马的。
秦始皇死之后,胡亥即位,并且杀了哥哥扶苏。胡亥即位就注定了秦王朝要很快的就要亡掉了,不是讲风水它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但是它确给人一种最起码叫警示或者暗示,因为风水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从物质中提取出来的风水信息,而我们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在物质空间中进行的,包括我们的人体本身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秦始皇墓地理位置
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
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约25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传说因此山山体像一匹骊色(黑色)的骏马,因而得名。骊山是在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隆起形成的地垒,海拔1000米左右,断层错落,山峦与沟壑相间,构成了一条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并由此发育出了一道道河流。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积扇上。
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这段山脉左右对称,林木葱郁,谷峰相问,山体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状似盛开的莲花,帝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犹如莲蕊居于正中。以当时的实用角度和后代的风水观念来看,此处均为设置陵园的理想之地。
在秦始皇陵东侧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
此外,在陵园东侧,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载:“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墓穴结构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提到了中羡门、外羡门,应该也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秦始皇陵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却采取了坐西向东的格局。
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如何汉文在《赢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徙情况初探》所论,秦人是上古时代在齐鲁淮海一带的氏族部落,发祥地在今山东境内的莱芜泰山附近一带 。他们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因而采用面朝向东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
相反,坚持秦人起源于西方的学者,如吕振羽主张秦与周原属同一氏族,是由夏族发展而来的 。秦人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显他们来自中国西部。无论“东方说”还是“西方说”,有一点是不变的,即秦朝历代王陵和秦始皇陵都采取了坐西向东的葬式。
兵马俑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反映的是秦始皇生前的军事情况,但在具体问题上观点又不一致。
在兵马俑的身份界定上:有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为《尉缓子》所说的“常阵”,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就是单纯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
认为兵马俑是现实秦军的反映,但具体是何种编制,又有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第二种观点认为,兵马俑象征着驻在京城外的军队,可称之为宿卫军,三军拱卫京师;第三种观点认为,秦俑军阵是由正、奇兵和指挥部组成的军阵;
第四种观点认为,兵马俑不是左、中、右三军,而是秦代中央军的三个组成部分。三号坑不是指挥部,是象征郎中令统领的宫廷侍卫郎卫;一号坑是卫尉统辖的宫城卫士,或称之为南军;二号坑是中尉统领的京师屯戍兵,可称之为北军。
相关文章